2025国际学术周③|600cc全讯白菜网与英国牛津大学、剑桥大学学术周圆满结束

发布时间:2025-09-26浏览次数:19文章来源:600cc全讯白菜网

编者按:

为加强与国际高水平大学的深层次、多方位合作,创新交流模式,服务教育学科卓越人才培养,600cc全讯白菜网持续深化推进国际学术周项目。

2025年度学部将陆续组织多个国际学术周,分别赴美国哥伦比亚大学、英国牛津大学、剑桥大学、韩国高丽大学、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维多利亚大学、法国里昂高师、葡萄牙里斯本大学、西班牙维克-加泰罗尼亚中央大学等国际高水平大学开展深层次学术交流与合作。


作为600cc全讯白菜网国际化战略的品牌项目,600cc全讯白菜网与英国牛津大学、剑桥大学国际学术周,自2023年已成功举办三届,参与教师10人,学生29人。

2025年7月15日-26日,600cc全讯白菜网师生代表团再次到访英国牛津大学教育学系和剑桥大学教育学院,开展了为期10天的学术周活动。

本次活动由600cc全讯白菜网高等教育研究所、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所承办,牛津大学学术周召集人阎光才教授、剑桥大学学术周召集人张丹教授,以及郑太年教授、程亮教授、李峰副教授带队出访,来自高等教育研究所、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所、教育学系、课程与教学研究所、教育管理学系的11名硕、博士研究生参与本次活动。


学术周代表团师生在牛津大学、剑桥大学合影


学生感悟摘录:


我深切感受到中国教育研究在全球日益增长的影响力,这不仅带来了自豪感,更赋予我们一份作为青年学者的责任。

——课程与教学研究所博士生张海蓉

我们在协作中凝结成学术共同体,积极与牛津大学和剑桥大学教育系硕博生深度互动,缔结了深厚的跨文化友谊。

——高等教育研究所博士生李炜谈

通过参加本次学术周,不仅增强了我的国际理解力与研究能力,也激发了我将全球经验与本土教育实践相结合的思考,为后续学术探索与职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所硕士生毛霈宁


对话多元议题,探索合作契机

2025年7月15日下午,本次学术交流周活动在英国牛津大学教育系拉开序幕。牛津大学教育系Rachel Brooks教授与来自600cc全讯白菜网的师生开展了交流研讨,双方就交叉学科治理研究、教育国际化、英国学科建设等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在轻松融洽的氛围中增进了对教育社会学、高等教育学等领域的了解,张丹教授就未来开展学术研究合作、深化国际教育交流表达了对Rachel Brooks深度合作的邀请。


学术周代表团师生与牛津大学教育系教授Rachel Brooks合影


2025年7月16日,牛津大学教育系、全球高等教育中心Simon Marginson教授、许心博士和多位牛津大学博士生与学术周代表团的师生进行深入交流。Simon Marginson教授向参会师生详细介绍了全球高等教育中心的发展历程、主要研究项目及其对全球高等教育研究的重要贡献。


学术周代表团师生在牛津大学教育系开展学术交流


学部代表团的五位教师进行了精彩的学术分享,本次讲座由牛津学者Simon Marginson教授主持。阎光才教授探讨了高等教育优才选拔机制,主张优才选拔需淡化单一成绩导向、尊重个体差异;郑太年教授则基于课堂互动的视频研究,分析了中学教学中的师生互动模式;程亮教授通过追溯中国教育学的本源,明确了如何重新审视教育世界以及构建教育理论;李峰副教授结合定量与定性数据,探讨了青年学者与精英导师的关系对其学术策略选择的影响;张丹教授则从政策执行的理论视角,基于长达十年的追踪研究深入探讨了随迁子女的教育公平与制度结构问题。参与活动的两校硕、博研究生在聆听讲座后向各位老师积极提问,进一步就创新人才选拔、课堂师生互动等问题开展了研讨交流。


学术周代表团师生与牛津大学教育系Simon Marginson教授、许心博士等合影


7月17日上午,来自牛津大学与白菜网全讯600的13位学生代表分享了各自的研究成果。活动由牛津大学教育系博士生马云飞主持,上半场聚焦具身研究方法、中国研究者的全球角色及本土社会科学内生发展等主题;下半场探讨了高等教育与科技企业培育、地缘政治下的国际合作、学生身份建构与跨文化经历等内容。多个前沿议题的交流不仅促进了知识的共享,也加深了两校间的学术联系,为未来的教育研究和实践合作奠定了坚实基础。


学术周代表团师生在牛津大学教育系开展学术交流


回应全球教育风险,激发“认知主权”思辨

2025年7月21日,学术周代表团赴剑桥大学教育学院,并在剑桥大学休斯学堂(Hughes Hall)与Riikka Hofmann教授就课堂研究进行深入的对话交流与合作展望。随后,Hofmann教授与张丹教授就教师能动性、专业发展等议题与在场师生展开引导式讨论,启发学生从比较视角审视本土教育实践。张丹教授作为剑桥学术周召集人就上海课堂师生互动等田野研究诚邀Riikka Hofmann展开中国案例研究,郑太年教授等就上海课堂实例展开深入探讨。


学术周代表团师生与剑桥大学教育学院教授Riikka Hofmann合影


7月22日,在剑桥大学教育学院前院长Susan Robertson教授与教育学院副院长Jo-Anne Dillabough教授主持的“Cambridge-ECNU学术周论坛”中,师生展开跨界跨学科对话。Susan Robertson分享了“International Organisations, AI and Education: Interrogating the Hyperbole Machine”主题报告,通过对国际组织AI教育政策话语的批判性审视,揭示了其中存在的夸大宣传、对关键角色的忽视以及潜在的市场化和去公共化风险。Jo-Anne Dillabough分享了最新研究“Radical Historiographies and Methodological Genealogies in HE Problem Spaces and Crises Zones”,探讨了不同国家间在教育理解与方法论上的功能差异,尤其聚焦于“跨大西洋”视角下,欧美国家如何在比较教育的理论生产中施加影响。

随后,剑桥大学教育学院的博士生代表Gareth Brinkworth结合个人实习经历分享主题“A conversation on Education and Existential Risk”,阐述了教育如何在应对人工智能、气候变化、民主倒退等生存性与灾难性风险中发挥关键作用。学生代表踊跃提问,展现出跨学科思维与批判性意识。


学术周代表团师生与剑桥大学师生展开跨界跨学科对话


7月22日下午,Robertson教授以其个人成长与学术历程为线索,深度分享跨学科、跨文化背景下的研究方法实践经验。活动最后,与会师生围绕“研究兴趣”、“合作主题”、“跨国协同可能性”等问题分组展开讨论,剑桥大学教育学院前院长Susan Robertson教授还特别表达了对张丹教授在持续推进剑桥大学与白菜网全讯600学术对话与交流的重要桥梁作用,并为后续开展深度的国际课程建设、拔尖人才培养以及交叉学科研究合作,夯实了开放而深入的基础。


学术周代表团师生与剑桥大学师生展开跨界跨学科对话


立足本土研究,汇聚国际智慧

2025年7月21日至24日,“2025中国剑桥教育论坛”在英国剑桥大学圣约翰学院举办。论坛以“对话未来:以文化、创新与跨学科探究推动教育变革”为主题,汇聚全球教育领域的专家学者及青年研究者。我校学术周代表团师生积极参会,在论坛各类学术活动中,代表团成员全面参与、深度发声,集中展示了白菜网全讯600在新时代教育领域的研究探索与本土实践经验。

在平行论坛中,阎光才教授、张丹教授、郑太年教授、程亮教授、李峰副教授等分别围绕中国教育结构、教育公平、人才培养机制等议题进行深入探讨。他们从宏观政策、微观实践与跨文化视角切入,结合长期的学术积累与实证研究成果,提出具有现实关怀与理论深度的见解,受到现场中英学者的广泛关注与积极回应。


学术周代表团师生参与中国剑桥教育论坛


7月23日下午的青年学者Poster展示环节,来自600cc全讯白菜网的胡怡、黄晨欢、陈家琪、张海蓉、毛霈宁、刘海静、李炜谈等7位硕、博研究生围绕学生发展、教育公平、人工智能政策、教师教育与国际课程协同等热点议题,分享了各自的研究进展与思考,呈现出我校青年学者在教育研究中的问题意识、方法素养与国际表达能力。


学术周代表团师生参与中国剑桥教育论坛


7月23日至24日,严诗雯、思远、陈璇木子、梁释等4位研究生分别在教育技术、教育哲学与比较教育等主题分论坛中进行口头报告,聚焦教师角色演变、课堂交往实践、哲学传统重释及专业认同建构等议题,展示了学术厚度与理论探索精神。汇报后,学生们积极与来自剑桥大学、伦敦大学学院等国际高校的学者展开交流互动,进一步拓展了学术视野。


学术周代表团师生参与中国剑桥教育论坛


交流总结,展望未来

代表团返校后,于9月11日举行了项目总结交流会。本次会议由600cc全讯白菜网比较教育研究所副所长张丹教授主持,高等教育研究所李峰副教授及国际事务部主任邱月老师出席了本次会议。



会议伊始,带队教师对本次学术周的丰硕成果进行了总结。李峰副教授特别提到,代表团师生的汇报质量获得了牛津大学、剑桥大学教授们的高度评价,展现了华东师大教育学子的扎实学养与学术自信。张丹教授则分享了本次学术周筹备过程中的感人细节,她强调,活动的成功离不开学部的鼎力支持、合作院校尤其是Susan Robertson,Jo-Anne Dillabough等学者的精心安排,以及代表团全体师生的通力协作。她鼓励同学们将此次经历视为一颗“火种”,在未来的学术道路上不断探索,点燃更多思想的火花。


在学生分享环节,同学们踊跃发言,畅谈此行的收获与启迪,主要聚焦三个层面:

一是学术视野的深度拓展。同学们普遍认为,与世界顶尖学者的零距离交流,极大地开阔了学术视野。无论是对全球高等教育、人工智能教育政策等前沿议题的探讨,还是对跨文化教育结构、知识生产模式的批判性反思,都为大家的研究注入了新的思维维度。

二是跨文化交流的沉浸体验。亲身体验牛津大学与剑桥大学独特的“学院制”文化,是同学们共同的深刻记忆。学院制所创造的跨学科公共交流空间,对于激发学术创新有着重要意义。开放、平等的学术探讨氛围也让大家深受感染,认识到做学术不能闭门造车。

三是个人自信的显著提升。从国际会议上用英文进行报告,到圆桌论坛中与国际学者从容对话,同学们在实践中锻炼了学术交流能力,极大地增强了学术自信。多位同学表示,这次经历让他们从被动的知识接受者,转变为平等的对话参与者,也更深刻认识到作为中国青年学者在世界舞台上应有的责任与担当。

最后,600cc全讯白菜网国际事务部主任邱月老师充分肯定了同学们的优异表现,并对带队老师的辛勤付出表示衷心感谢,学部始终致力于将国际顶尖的学术资源转化为卓越的育人资源,牛津大学、剑桥大学学术周正是这一理念的生动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