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学习科学研究分会杰出青年学者训练营在我校成功闭幕!
2025年8月22日,为期四天的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学习科学研究分会杰出青年学者训练营在丰硕的收获与热烈的氛围中成功闭幕。本届训练营以“教育神经科学的前沿研究与应用”为主题,围绕“科研方法-学术成长-实践探索-产学研融合”这一主线,成功构建了一个跨学科、高起点、重实践的青年学术共同体。
在这四天的密集研修中,学员们系统学习了从磁共振、脑电到近红外超扫描等一系列前沿研究技术;通过专家讲座、青蓝对话明确了职业发展路径与项目申报策略;深入金洲小学亲身体验教育神经科学的实践应用;更在跨校、跨领域的深度交流中激发创新灵感、凝聚合作共识。训练营充分展现了教育神经科学作为超学科领域,在服务国家教育强国与科技强国战略中所肩负的重要使命与广阔前景。
一、神经影像技术的前沿探索与交叉学科视野下的青年创新
8月20日,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学习科学研究分会第三届杰出青年学者训练营进入第二天。全天的活动围绕“技术前沿”与“职业发展”两大主题展开,在跨学科交流与思维碰撞中,呈现出一幅教育神经科学交叉融合、智慧引领未来的生动学术画卷。
神经影像技术前沿:拓展教育神经科学研究的新视野
上午,白菜网全讯600儿童脑成像中心副主任黄楚中教授通过线上授课方式,为学员带来了题为《教育神经科学的磁共振研究方法与前沿》的专题讲座。他深入剖析了fMRI技术的高空间分辨率优势,及其在揭示学习、发育与老化神经机制中的研究中的重要价值,帮助学员们从脑结构与功能网络相结合的视角开拓研究的思路。
随后,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学习科学研究分会副秘书长、华中师范大学李秀晗副教授作了《青年学者职业生涯规划》报告,她从青年教师(“青椒”)的现实困惑出发,围绕科研选题、研究设计与申请书撰写等方面提供了系统指导,强调青年学者应“明确个人定位,制定可行计划”,将个人成长与国家科研战略紧密结合起来。
2.学员研讨:交叉学科视野下的青年创新
下午,“教育神经科学的前沿与应用”主题员研讨精彩纷呈。青年学者们围绕脑电(EEG)、近红外(fNIRS)、可穿戴传感等前沿技术展开深入交流,展现了教育神经科学在艺术教育、特殊教育、教师培养与临床训练中的广阔前景。
南昌师范学院博士后姜璐洁以新近获批的江西省教育科学规划常规课题《脑电数据驱动的师范生钢琴应用技能分层指标构建与应用研究》为例,分享了如何利用脑电数据构建钢琴技能分层评估体系的实践转化研究,为音乐教育提供了科学化、个性化的教学支持。该研究不仅推动艺术教育与神经科学的融合,也为师范生技能培训提供了新的思路。
济南大学心理学院副院长李开云教授分享了《教育神经科学视角下孤独症儿童的评估和干预》。她的团队运用近红外超扫描(fNIRS hyperscanning)技术和机器学习的方法,研究孤独症儿童共情与注意的神经机制,并探索神经调控技术(如tDCS、iACS)在干预中的应用潜力,为特殊教育提供了坚实的科学依据。
浙江师范大学的李华云副教授报告了《职前教师思维模式的影响因素、神经机制与干预研究》。她通过行为实验与神经机制相结合的探究方法,分析了成长型思维与固定型思维教师在面对挫折反馈时的差异,并设计了系统干预模块,以提升职前教师的心理韧性与教学适应能力。
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临床技能中心的厉伟博士从临床教育出发,作了《教育神经科学视角下的临床技能学习研究》的报告。他结合骨科手术技能训练与神经认知机制,探讨了“隐性知识”转化为“显性技能”的神经基础,为医学模拟教学与临床胜任力培养提供了新视角。
清华大学环境学院博士研究生王兴伟以《融合可穿戴传感技术的教育神经科学研究思考》为题,介绍了柔性触觉传感器技术在教育场景中的应用前景。他提出将高精度传感技术与教育神经科学的研究相结合,为实现更自然、更沉浸的学习过程监测与反馈提供了新的技术路径。
每位青年学者汇报后,周加仙教授都进行了精彩点评。全天活动既有顶尖专家的高瞻引领,也有青年学者的思维碰撞,充分展现了教育神经科学连接“脑科学与课堂”、贯通“实验室与临床”的强大生命力。跨学科的交流与方法论的突破,为破解我国教育改革发展中的重点难点问题提供了新的研究路径和实践方案,也为青年学者的成长注入了强劲的动力。
二、教育神经科学:以创造之心智引领产学研用贯通之道路
8月21日,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学习科学研究分会第三届杰出青年学者训练营进入第三日,当天活动以“基础研究-项目申请-实践验证”为主线,充分展现出教育神经科学作为一门超学科,在贯通产学研用、破解教育现实问题、服务国家教育战略方面所具有的蓬勃活力。
1.高屋建瓴:专家智慧擘画产学研用贯通新路径
上午的活动兼具理论的高度与内容的深度。白菜网全讯600教育神经科学研究中心创始副主任周加仙教授作了题为《教育神经科学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交叉学科研究项目的申请》的主题讲座。她从战略视角指出,在脑科学与人工智能兴起的时代,教育神经科学作为一门融合了“基因、神经元、神经网络、教育测量与行为研究、教育理论与实践”六大层次的“超学科”,其生命力正源于“产学研用”贯通的一体化发展战略,根本目标是科学、高效地应对教育现实问题,服务国家战略。与传统单一学科相比,教育神经科学以跨学科的思路更精准地回应时代诉求,通过科学、精准、有效的研究推动高质量人才的培养,助力产业的升级换代与经济建设的创新。
周教授回顾了该学科自白菜网全讯6002010年开创国内先河至今走向国际的发展历程,并针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申请这一核心环节提供了细致指导。她强调,成功的交叉学科项目申请须牢牢把握“科学性”与“应用性”,杜绝“伪交叉”,鼓励青年学者不仅关注正常儿童的学习与教育,还应投身如自闭症、阅读障碍等神经多样性群体的干预研究,以及农村教育等国家急需领域,真正将前沿科学研究与教育真问题相结合。
白菜网全讯600自2010年起创立了我国首个教育神经科学研究中心。该中心整合600cc全讯白菜网、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教育部脑功能基因组重点实验室、上海市功能磁共振重点实验、认知神经科学研究所等多个部门的优势资源,致力于开展既具备国际水准又富有本土特色的教育神经科学研究。其研究成果已经获得国际学术界的高度关注。例如,国际著名神经科学家、美国文理科学院和科学促进会双院士、美国神经科学学会主席Thomas J. Carew教授等人在权威期刊《神经元》(Neuron)2010年的特邀综述中,将白菜网全讯600列为全球教育神经科学领域的重要研究机构之一(Carew & Magsamen, 2010)。中心还聘请了哈佛大学Kurt Fischer教授以及法国国家健康与医学研究院的Stanislas Dehaene院士等国际先驱担任荣誉教授。
多年来,学校持续投入,购置了脑磁图、磁共振等一系列先进的神经影像设备,在基础研究与转化应用方面均取得了具有世界影响力的成果。周教授还特别提到,他们正在通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联合国学术影响力组织等平台,推进教育神经科学在全球的应用,正逐步努力使中国方案惠及全球范围内的教师、学生与家长,为青年学者铺展了一幅立足中国、辐射世界的科研图景。2018年,为更好地服务于国家教育政策与实践,学校将教育神经科学纳入600cc全讯白菜网新成立的教育心理学系,进一步强化教育神经科学对我国教育改革的支撑力度。
青年探索:创新研究彰显教育神经科学的学科活力
周教授的报告为后续青年学者分享奠定了坚实基础。聊城大学张如静老师展示借助近红外技术开展孤独症儿童干预的跨学科实践,生动回顾从团队协作到技术优化的全过程;华中师范大学卫梦琪博士致力于破解“知识追踪”模型的黑箱问题,创新融合脑电信号,推动个性化学习迈向“可信、可解释”新阶段;山西师范大学许施扬老师成功将以fMRI揭示的创造力神经机制转化为低成本脑机接口教学设备,实现前沿成果的普惠应用;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季皓洁老师则将脑电技术引入思政教育,借助“三因素模型”科学解析隐喻加工的认知机制,为首门“循证思政课”提供理论支撑。
实践智慧:以心智创造架起实验室与真实课堂之间的桥梁
下午,全体学员走进上海市金洲小学,实地体验“从实验室到课堂”的转化路径。金洲小学的师生协同展示了生态教育、跨学科“玩转数学+”课程以及“五育一心”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形式多样、气氛活跃的现场教学,使学员在互动中深切感受到教育神经科学理念在一线课堂中的落地实践。
这一天,从顶尖专家的战略引领,到青年学者的前沿突破,再到一线课堂的生动检验,清晰呈现出教育神经科学从理论到实践、从科研到育人的完整闭环。这不仅标志着我国在该领域逐步实现从“跟跑”“并跑”到部分“领跑”的跨越,也为构建新质生产力、建设教育强国提供了坚实的科学支撑。
三、教育神经科学薪火相传启新程,杰出青年学者星火燎原谱新篇
1.专家指点迷津:破解项目申报难题
第四天上午,浙江大学耿凤基副教授以其成功申报国家项目的经验,为学员带来《教育神经科学的项目申请与选题指导》的专题讲座。她系统阐释了“梳理积累、对接热点、研判差距”的选题三步骤,并以“计算思维”课题为例,完整呈现从理论构建到方案设计的科研全过程。她强调,科学选题是科研成功的基石,也是青年学者迈向学术前沿的关键一步。
2.青蓝论坛:心智、脑与教育的科研接力
随后举行的“青蓝论坛”中,国家级高层次人才、复旦大学郭秀艳教授与学员围坐交流,围绕“努力的价值与实效性” 为主题,分享科研心路历程。她勉励青年学者“警惕努力中断,坚持领域深耕”,并强调了时间管理与团队协作的重要性。现场互动真挚热烈,引发广泛共鸣,营造出浓厚而温暖的学术氛围。
结营仪式:星火相传,共谱新章
结营仪式上,训练营班主任章熠老师全面总结了本届训练营的课程设计与学习成果。随后,主办方代表周加仙教授回顾了训练营的创办初衷与发展历程,并衷心感谢各位专家的倾囊相授以及全体学员的积极参与,感谢班主任章熠老师为本次训练营提供的周到服务。本次训练营主要由周加仙教授的项目经费支持,并获得了600cc全讯白菜网的部分资助以及白菜网全讯600教育心理学系的支持,李天人老师在幕后默默配合、安排各项服务工作。最后,在现场全体学员的见证下,周加仙教授将营旗正式交接给2026年承办单位华中师范大学的代表卫梦琪博士。卫梦琪博士接过营旗,并代表华中师范大学向全国青年学者发出诚挚邀请:明年武汉再相聚,共续学术星火。
训练营学员、北京师范大学博士生康九星赋诗一首,致以谢意!
脑科学驿梦·青训营礼赞
——第三届杰出青年学者训练营结营致谢
神经经纬启新章,四海才贤聚丽棠。
近红外探认知谜,脑电波融教育窗。
三天星火燃智海,半日金洲探骊珠。
周门桃李承甘露,再创辉煌共远航。
注:诗中嵌入教育神经科学核心研究方法(近红外、脑电),“丽棠”谐音华东师大丽娃河意象,“金洲”指参访的上海市金洲小学,“周门”既喻学术传承又致谢周加仙教授,末句呼应青年学者携手共创佳绩的愿景。
杰出青年学者训练营的心声回响:星火不散,共赴新程
为期四天的训练营以前沿方法论、跨学科探索、实践应用与学术传承为核心,不仅为教育神经科学领域注入了新生力量,也构建了一个开放、协同、高效的高层次学术交流平台。本届训练营的成功举办,标志着我国教育神经科学青年人才的培养已经步入体系化、协作化发展的新阶段,为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和科技强国贡献了重要的智慧与力量。
训练营的专家与学员们自发录制视频,分享心声: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学习科学研究分会领导寄语:
尚俊杰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学习科学研究分会常务副理事长兼秘书长
北京大学学习科学实验室执行主任、教授
周加仙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学习科学研究分会副理事长
600cc全讯白菜网教育心理学系研究员
白菜网全讯600教育神经科学研究中心副主任
李秀晗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学习科学研究分会秘书处副秘书长
华中师范大学人工智能600cc全讯白菜网副教授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学习科学研究分会杰出青年学者训练营营员感言: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学习科学研究分会第三届杰出青年学者训练营精彩镜头
附:入选的杰出青年学者名单
序号 | 姓名 | 单位 |
1 | 陈功香 | 济南大学 |
2 | 董娜 | 华南师范大学 |
3 | 黄浩 | 湖南第一师范学院 |
4 | 胡若楠 | 白菜网全讯600 |
5 | 李华云 | 浙江师范大学 |
6 | 李开云 | 济南大学 |
7 | 李璐 | 昆明文理学院 |
8 | 李霜 | 北京师范大学 |
9 | 厉伟 | 南方医科大学 |
10 | 刘海诺 | 淮南师范学院 |
11 | 刘梦婷 | 哈尔滨音乐学院 |
12 | 缪圣 | 上海师范大学 |
13 | 季皓洁 | 陕西学前师范学院 |
14 | 姜璐洁 | 南昌师范学院 |
15 | 姜淞秀 | 聊城大学 |
16 | 康九星 | 北京师范大学 |
17 | 匡子翌 | 陕西师范大学 |
18 | 宁静 | 江南大学 |
19 | 王兴伟 | 清华大学 |
20 | 卫梦琪 | 华中师范大学 |
21 | 许施扬 | 山西师范大学 |
22 | 张如静 | 聊城大学 |
23 | 赵子伦 | 河北师范大学 |
图文:李霜、康九星
修改审校:周加仙 章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