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求卓越·引领未来 | 2025寒假实践风采录⑥

发布时间:2025-04-11浏览次数:12文章来源:600cc全讯白菜网

用拼搏汇聚力量,以奋斗传递梦想。这个寒假,教育学子积极投身于祖国乡村振兴事业,以青春热忱点亮希望,为乡村信息教育赋能添彩,推动乡村教育现代化。本期推送将带您了解“助力乡村振兴”主题社会实践的9支实践队伍,感受他们在祖国大地上的使命担当,对乡村振兴的热切希望。



01

智启乡途:赋能乡村信息教育

负责人

教育信息技术学2022级本科生 谢云洁

项目简介

我国城乡信息教育差距较大,乡村发展滞后。为缩小差距、推动乡村教育现代化,本项目聚焦提升乡村师生对信息化教育的认知和技能,探索新模式。项目通过问卷调查、实地考察和访谈等方式调研乡村学校,发现诸多问题。针对不足,团队开展信息化教育主题宣讲,内容涵盖数字化教育理念、信息技术发展趋势及应用案例,激发乡村师生兴趣。目前,项目已完成问卷数据初步分析,明确了乡村学校信息化教育的具体问题和需求,为后续活动提供数据支持。下一步,团队将重点建立乡村教育资源共享平台,并撰写全面调研报告,持续推进项目目标。

实践感悟

在寒假返乡宣传校园信息化中,我深感科技赋能教育的重要性。我向学生分享AI运用,他们充满好奇,虽对原理陌生,但对未来充满想象。这让我意识到信息化普及任重道远,也更让我认识到推动教育公平和信息化的责任。这不仅是技术传播,更是为孩子打开未来之窗。希望未来能更多参与此类实践,助力教育信息化落地。

——教育信息技术学

2022级本科生

何子寒



02

寓教于乐——数字支教之乐器的诞生

负责人

教育学大类2022级本科生 兰雨润

项目简介

本支教实践基于数字媒体技术,依托我校600cc全讯白菜网专长,为云南寻甸县仁德一小学生开发以音乐学科为核心的多元融合美育课程,旨在激发乡村学生对音乐及多元学科的兴趣,提升其创意思维与实践能力,促进乡村教育均衡发展。通过一学期课程,学生可在音乐史讲解中开拓艺术视野,感受乐器的独特作用;在动手制作乐器中丰富艺术体验,养成健康审美情趣,提升艺术素养与创造能力,助力乡村振兴。目前,本团队在寒假及秋季学期期间已完成多次线上组会、资料收集与分析,为春季学期课程开展奠定了重要基础。

实践感悟

这次实践让我认识到教育是双向成长,不仅是知识传递。无论是理论还是实践,我们都要激发孩子们的创造力,让他们乐在其中,真正寓教于乐。这次实践让我感受到教育跨越地域的力量,也让我更加坚定了为未来教育发展贡献力量的决心。

                  ——教育学大类

2024级本科生

黄钰嘉




03

巴蜀星火,融梦心桥—4+2新政下四川

特教公费生的职业探索之旅

负责人

教育学大类2022级本科生 杨欣瑶

项目简介

项目聚焦于本研衔接新政策背景下四川特教公费师范生的职业发展路径与发展规划,助力公费师范生熟悉政策,制定更契合自身情况的规划,提升职业竞争力,进而推动公师队伍高质量发展。本项目通过搜集、研读相关政策文献完成政策分析报告,与目标对象进行访谈,了解相关职业规划和就业竞争力现状,攥写访谈报告。目前,团队已开展多场访谈,整理出访谈记录,同时完成政策文献的搜集整理,初步形成分析思路。

实践感悟

在本研衔接新政的调查研究中,我梳理了政策脉络,看到其在提升特教人才培养质量方面的潜力,我体会到特教公费生面临抉择时的迷茫与压力。本次实践锻炼了我的团队协作能力和专业研究能力,让我更加坚定了从事特教事业的决心。

                ——教育学大类

2022级本科生

 杨欣瑶




04

法润校园,护航成长”:

青少年法治教育实践活动

负责人

高等教育研究所2024级硕士研究生 王倩

项目简介

为了增强青少年的法治观念,提高其的自我保护意识,“法润校园 护航成长” 青少年校园法治实践活动将致力于为青少年的健康成长筑牢法治根基。目前,该实践活动已顺利开展多场校园法治讲座,覆盖了4所学校,累计参与学生达500人次。实践团队准备了法治教育内容,从《未成年人保护法》到《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通过生动的案例分析、趣味问答等形式,让枯燥的法律知识变得通俗易懂,并组织了模拟法庭活动,让学生们亲身体验法律程序。

实践感悟

当看到原本对法律一知半解的同学们,在模拟法庭上能够严肃认真地演绎角色,积极参与法律知识问答,我真切地感受到法治教育的重要。我深刻明白,我们所做的每一点努力,都可能成为青少年成长道路上的一盏明灯,照亮他们前行的方向。

      ——高等教育研究所

2024级硕士研究生

王倩



05

启迪智慧,融合文化——新疆培智

学生PBL科学课程的民族教育创新

负责人

教育学大类2023级本科生 王瑞雪

项目简介

本项目致力于推动特殊教育事业发展,将优质教育资源输送至祖国边疆地区。团队成功开展四期冬令营课程,系统整合并开发了系列课程资源,其中包含多项原创性课程设计,为边疆少数民族学生的特殊教育提供了创新性实践范例。团队将持续推进该项目,助力提升边疆地区学生的科学认知水平,拓展其生活技能储备,促进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最终实现"提升生活能力、优化生活质量、享受生活乐趣"的教育目标。

实践感悟

我们联系往届学长学姐,通过班级群和公众号实现线上招生,搭建课程项目,于实践中学习。随着教学实践的开展,我们认识到教育扶贫和思想启蒙在边疆乡村振兴中的重要作用。我们要前赴后继,为促进教育公平、实现共同富裕贡献专业力量!

              ——特殊教育学系

2022级本科生

李海添



06

数字支教—小学科学课程实验

负责人

教育管理学系2022级本科生 吴泰逸

项目简介

为促进培养云南寻甸县仁德第一小学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与科学素养,本团队拟设计一套科学实验课程。寒假期间,团队在指导老师的带领下,逐步完善了科学实验课程的设计,将在春季学期与仁德一小授课班级的班主任相互协作与配合,开设《小学科学课程实验》线上课程。本项目预计能够平稳推进,激发寻甸仁德一小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培养其科学思维,鼓励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日常生活实践,并促进养成团队合作精神。

实践感悟

在上学期期末,本次社会实践就开始筹备,我们和当地老师进行多次沟通,了解到当地科学实验课程的需求。指导老师为我们提供了详细的建议,并邀请了一位科学老师给予讲解。我们受教颇多,也将尽己所能,为寻甸的孩子们带去更好的课程。

                 ——教育学大类

2023级本科生

王瑞雪





07

云班”中小学使用态度调研

负责人

教育信息技术学系2022级本科生 施昌欣

项目简介

为深入了解四川省成都市中和中学及高新区檬梓街道部分中小学学生对 “云班” 教学的态度,助力教学模式优化,团队于寒假期间开展 “云班” 学习态度调研社会实践。实践中,团队通过问卷和采访,对云班与非云班学生进行调查,分类分析所收集的文本信息。后期,团队将以线上线下结合宣传的方式,扩大调研覆盖面,期望为教学改进提供详实依据,推动当地中小学教学质量提升,助力学生更好发展。

实践感悟

我充分体悟到平板学习对学习资源、学习氛围以及学习背景的影响,我与被调研学生沟通,鼓励使用平板的学习者充分利用平板学习的优势,助力消除学生对于平板学习的误解。要想真正实现科技教育,我们应当通力协作,共同促进教育事业的发展。

      ——教育信息技术学系

2022级本科生

施昌欣





08

绘梦乡村,助力儿童自我启航

负责人

学前教育系2022级本科生 廖佳妮

项目简介

为响应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团队聚焦乡村儿童心理健康与亲子关系建设,助力乡村儿童健康成长。团队通过绘本阅读、手工制作等多元化活动,引导儿童深化自我认知、增强自信,同时促进亲子互动。目前,项目团队已顺利开展首期活动《小猪变形记》。通过生动讲述绘本故事、启发式提问及手工制作小猪扇等环节,儿童在沉浸式体验中理解“做自己最快乐”的寓意;采用家长与孩子协作完成手工任务的方式,有效增进情感交流。未来,团队将继续探讨改进活动设计,以专业力量赋能乡村教育。

实践感悟

作为一名农村地区的学生,我在上大学后第一次接触到绘本,也是在绘本中第一次读到“做自己最快乐”,我仍然记得“第一次”对我的触动,也十分希望童年时的自己能早一点学会“爱自己”,因此有了这个项目。尽管在筹备过程中遇到了种种困难,但当看见孩子们好奇地听故事、做手工的神情,觉得一切都很值得。希望以后我能为他们做更多的事情。

                  ——学前教育系

2022级本科生

廖佳妮



09

童梦筑星——乡村儿童成长助力计划

负责人

学前教育系2024级硕士研究生 江沁清

项目简介

本项目旨在通过教育支持、文化体验和梦想启迪三大板块,助力乡村儿童的学习成长、文化认同和未来发展。目前已完成春节文化体验活动和作业辅导活动,与乡村儿童一起剪窗花、做灯笼,增强孩子们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同感。本项目将持续推进绘本故事分享以及梦想启迪活动,引导他们描绘梦想,增强对未来的信心。项目将深化各项活动,总结实施成效,最后形成一份详细活动方案。

实践感悟

在乡村教育实践中,通过与孩子们的互动,我深刻感受到教育支持与文化传承对乡村儿童成长的重要性。在春节的文化体验活动中,孩子们积极地剪窗花,亲手制作灯笼,愉快和温暖的氛围四处洋溢。当我帮助辅导他们的作业时,发现不少孩子面临着学业基础薄弱、自信心严重不足等问题,使我深刻地意识到我们需要对乡村儿童投入更多的关心和帮助。

——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所

2024级硕士研究生

温英贝



本系列社会实践积极响应时代号召,践行教育家精神,各团队成员怀揣着饱满的热情投身乡村教育,扎根乡村,深入儿童,期待在乡土性文化底色上描绘优质教育的蓝图。教育学子正孜孜不倦,在时代深耕乡村教育事业的考题下填写自己的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