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求卓越·引领未来 | 2025寒假实践风采录⑤

发布时间:2025-04-11浏览次数:12文章来源:600cc全讯白菜网

青衿之志,履践致远。新春伊始,教育学子们怀揣着对教育事业的责任与热忱,聚焦教育公平、数字化转型、教师职业成长等教育议题,奔赴各地开展实践调研,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学以致用、用以促学、学用相长。本期推送将带您走近8支实践队伍,一同见证他们在社会实践中的探索与收获。



队伍1

行走县中与城中之间:高考改革的回响

负责人

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所2024级研究生 毛霈宁

项目简介

本项目以安徽省高考改革为背景,聚焦城乡教育资源差异与教育公平问题,旨在系统评估改革成效并为区域教育均衡发展献计献策。通过实地调研、深度访谈及问卷调查,该团队全面分析了高考改革对学校教育的综合影响,对比了县中与城中在师资建设、课程设置等方面的差异,揭示了城乡教育发展不平衡的深层原因。目前相关调查与访谈工作已基本完成,正在整理调研成果并进行汇总。项目成果将为地方政府优化资源配置、缩小城乡差距提供依据,为促进教育公平提供科学支撑。

实践感悟

在实地调研中,城乡教育差距的具象化数据令我深感触动。通过访谈安徽省各个高校的校长、教育部门负责人、考试院负责人等相关主体,我们发现高考改革在不同层次、地区、学校之间实现的程度有很大区别,我意识到高考改革成效的评估必须建立在对基层教育生态的精准洞悉之上。此次实践不仅深化了我对教育政策落地复杂性的理解,更促使我思考如何通过实证研究为教育公平提供可操作的解决方案。

——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所2024级研究生 毛霈宁



队伍2

学生评教何以不准?——学生视角下的华东

师范大学学生评教偏差与优化建议

负责人

教育学大类2023级本科生 

陈冠宇

项目简介

本项目旨在探究白菜网全讯600学生评教偏差,进而为学生评教系统改进提出合理建议。经过前期文献梳理发现,该项目需深入白菜网全讯600各学院/部,通过访谈了解评教逻辑并分析偏差类型及形成原因以总结提出改进意见。目前已完成多所院系的访谈,初步发现学生评教时会出现为尽早完成评教而全部选择A等、学生评教成为“报复”的出口等非理性偏差现状,接下来,团队将进一步调研分析形成偏差分析及优化建议报告。

实践感悟

本项目中,我初次尝试做质性研究,在实践过程中逐步感受到了访谈带来的“人文”魅力,锻炼了自身能力,感受到实践带来的成就感。虽然实践项目尚未结果,但我在这一个过程中发现学生对学生评教的态度及生成逻辑与我的预设不尽相同,仿佛张开了一双更全面探查世界与心灵的眼睛,也发现了更多学生评教可优化改进的地方,增加了我对教育研究的激情以及作为学生为学校发展献出一份力的责任感。

——教育学大类2023级本科生 陈冠宇



队伍3

幸福的种子:家校社共建亲子阅读空间

的模式探索与实践

负责人

学前教育学系2023级本科生 

杨珊珊

项目简介

本项目旨在通过家校社共建,深入开展亲子阅读活动,让儿童和家长在阅读中度过愉快又充实的寒假。目前,团队已完胜了教案、ppt及阅读指导卡等材料的设计。在首次活动中,20组亲子家庭参与了以新年为主题的《小舞狮》绘本阅读中,团队成员向家长分享“PEER”方法、“CROWD”提示技巧等阅读策略,鼓励家长积极参与到亲子阅读活动之中。后期,团队将根据活动反馈,持续优化活动形式和内容,以提升活动质量,促进亲子共同成长。

实践感悟

这次实践活动让我收获满满。我们团队围绕亲子共读绘本的主题,进行了深度思考,并设计了新型课程。从备课到授课,我深刻感受到了教学相长的魅力。在活动实践中,我丰富了自身的教学经验,也学到了创新绘本共读等诸多理论,这将为我未来教育之路打下坚实基础。

——学前教育学系2024级本科生

张幼宁



队伍4

学校数字化转型深度推进的困境与对策

——组织功能障碍视角

负责人

教育信息技术学系2022级本科生

白欣悦

项目简介

本项目旨在响应国家教育数字化政策,针对当前学校数字化转型的实际状况,从组织功能障碍的角度出发,探究学校数字化转型过程中遇到的深入推广难题。项目团队一方面研究国家层面的政策文件,了解战略部署和要求。另一方面,检索相关文献约120篇,分析国内研究热点及演进趋势,收集典型案例,分析成功经验和存在问题。使用Nvivo等编码软件对文献案例进行科学分析,归纳转型难题,构建并优化困境模型,确保其全面性和科学性,助力数字化教育高质量发展。

实践感悟

在本项目实施的过程中,我经历了从对“学校数字化转型”这一概念的陌生到深刻了解其面临的困境的转变。我深切体会到研究是一个持续学习和探索的过程,不仅是学术成果的输出,更是持续学习、勇于探索的过程。未来,我们将继续深化研究,探索创新解决方案,为学校数字化转型贡献力量。

——教育信息技术学系2022

本科生 白欣悦



队伍5

勇担强国使命,践行教育家精神:

公费师范生职业成长路径系列微课制作

负责人

学前教育学系2021级本科生 

蒋一含

项目简介

本项目以弘扬“教育家精神”为时代背景,以公费师范生路径下的新手教师和熟手教师为对象,通过问卷和访谈收集育人实践中新手教师遇到的困惑和熟手教师积累的经验,以“经验回应问题”的形式帮助新手教师提升专业技能。基于社会调研成果,团队将编制《新手教师成长经验手册》,并对其进行可视化处理,形成“公费师范生职业成长路径系列微课”,增强实践成果的可宣传性、可复制性,有效助力新手教师成长。

实践感悟

通过此次社会实践,我有机会访谈很多公费师范生路径下的教师。在与新手教师的沟通交流中,我了解到他们在教学技能、班级管理、家校沟通等方面存在许多困惑;在与熟手教师的沟通交流中,我感受到他们在长期教育工作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也学习到了许多教学和管理方面的技巧。我们结合新手教师的困惑点,将熟手教师的经验制作成手册,并且将手册进行可视化处理,这一过程不仅加深了我们对教育家精神的理解,也让我们通过实际行动帮助新手教师提升教学和管理经验,助力新手教师的成长。

——学前教育学系2021级本科生

蒋一含



队伍6

破除指标迷思,助力全面发展”:

高校学生学业发展调研实践

负责人

高等教育研究所2024级研究生 

卢文哲

项目简介

本项目采用文献分析、深度访谈、网络民族志等方式对高校学生的学业发展进行调研,旨在以推免制度为例,分析其存在的“指标陷阱”问题,揭示该问题对学生学业行为、心理健康和全面发展的深远影响,引导学生反思自身的学业与成长路径,促进学生对学术兴趣、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的重新认识与追求,从而帮助学生实现全面发展。项目目前已完成文献综述与初步访谈,预期后期完成调研报告,形成系统性建议,为高校培养拔尖创新人才提供参考,推动教育生态优化。

实践感悟

在实践过程中,我深刻感受到高校学生学业发展背后的复杂问题。通过文献分析和访谈调研,团队认识到大学的教育不应局限于指标,而应该更关注学生的多元成长。未来,希望我们的研究能促进大学生更好地根据实际情况规划个人未来,保持创新精神,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全面发展。

——高等教育研究所2024级研究生

卢文哲



队伍7

幼儿园“一对一倾听”开展现状调研

负责人

教育学大类2022级本科生 

郑文婷

项目简介

自《幼儿园保育教育质量评估指南》颁布以来,“一对一倾听”逐渐走进大众视野。本团队通过访谈一线教师了解“一对一倾听”在园所的开展情况,并在数据分析基础上尝试归纳常见问题并提出合理建议。目前已经访谈9位一线教师,获得超10万字访谈文本。访谈一线教师对于“一对一倾听”的看法和实施过程,不仅了解实施现状及详细举措,更倾听一线教师的心声,为幼儿园保育教育质量提升做出调研贡献。

实践感悟

这是我第一次比较正式地访谈幼儿园一线教师,他们虽然来自不同的城市有着不同的经历,但是对“一对一倾听”工作都抱有极大的热情。在他们讲述的过程中,虽然隔着屏幕,但我也能感受到他们对于提升倾听质量和能力的渴望。教师们真诚的话语让我更加明确了方向,并且更加有信心将项目进行下去。

——教育学大类2022级本科生 郑文婷



队伍8

县域小学“双减”实践——以S县第三实验小学

课后服务“1+N”为例

负责人

教育学大类2022级本科生 

张昕妍

项目简介

随着“双减”政策的深入落实,学校推出的课后服务实现了从提供公共服务到课程育人的逻辑转向,深入推进整合全息育人改革。课后服务“1+N”是指课后作业辅导课程与综合素质拓展社团活动相结合,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实践团队采用质性研究方法,目前已对S县第三实验小学参与课后服务的3位教师、2名学生及2位家长开展半结构化深度访谈,通过分析访谈数据探究该校课后服务施行的效果,形成了相应的调研报告。

实践感悟

在回访母校开展调研的过程中,我深刻感受到县域学校的教学在发生着很大的变化,回想自己在这所学校上学时既没有课后服务也没有素质社团,但随着政策的落实,学校的教学与学生的体验都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这次调研不仅让我对教育改革的复杂性和必要性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也让我看到了基层教育工作者的智慧与担当。

——教育学大类2022级本科生 张昕妍


“志之所趋,无远勿届,志之所向,无坚不入。”教育学子们奔赴各地,传播知识火种,彰显师大风采,以“小我”之力,成就“大我”之功,让青春在实践活动中绽放绚丽之花。期待更多的教育学子们带着这份勇于探索的智慧与坚韧,在未来将所学所悟转化为持续奋斗的动力,为教育事业贡献更多力量。